筆記裡記了什麼?

2009年7月7日 星期二

主計處:通縮壓力 持續到年底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09.07.07 02:53 am

主計處昨天公布國內六月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大幅衰退1.97%,創下近卅九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是史上次大紀錄官員強調,國內通貨緊縮(deflation)壓力將持續到年底

受到去年金融海嘯衝擊,全球經濟步入嚴重衰退,國內六月CPI年增率出現1.97%的巨幅衰退,通縮壓力愈發沉重。主計處第三局科長吳昭明說,目前國內景氣根本談不上復甦,加上去年比較基期太高,CPI會一直走弱到年底。

「通貨緊縮」指物價長期下跌,跟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情況剛好相反。由於物價長期下跌,使得產業經營條件艱困,整體經濟邁向衰退、甚至蕭條,並造成民眾薪資、市場利率、能源價格等統統下跌,進一步影響經濟更加惡化,倒閉的企業和工廠越來越多,失業人數隨之攀高,民眾所得縮水明顯,愈加不敢花錢消費,陷入惡性循環。

日本過去「失落的十年」就是通貨緊縮的明顯案例,國內在90年發生科技網路泡沫化,隨後約三年時間都籠罩在通貨緊縮陰影下。

吳昭明說,六月分國際原物料(如基本金屬、原油等)及大宗穀物漲勢明顯,使得6月的進口物價指數月增率開始由負轉正,連帶影響躉售物價指數(WPI)月增率上漲1.52%,顯示國內廠商進口成本明顯增加。

但國內景氣依舊疲弱不振,零售下游業者根本不敢反映成本,反而逆勢推出加碼促銷,連小本經營的外食價格都已經連跌六個月,跌幅1.17%,與去年不斷飛漲的情況大相逕庭。

吳昭明表示,CPI想要由負轉正,必須靠內需市場支撐,雖然前陣子股市交易熱絡,但仍不足以有效拉抬民眾消費意願,再加上勞動市場情勢依然嚴峻,整體CPI下跌力道大於上升力道,使得國內通縮壓力略為上揚,未來發展值得注意。

1 則留言:

Wayne Peng 提到...

是通縮?還是通膨?
2009-07-07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張雅惠】
主計處公佈六月份的物價,認為通貨緊縮壓力會持續到今年年底;不少投資機構賣商品,卻又主打通貨膨脹。投資人有些錯亂,是官方太保守?還是業者太激進,誰對誰錯?要看從什麼角度,從哪個時間點。有些項目在漲,有些在跌;現在是通縮,或許未來有通膨。

先看主計處的數字,六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下跌百分之一點九七,創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以來,將近四十年來的最大單月跌幅。因為這是年增率,比的是去年同期,而去年同期的比較基期偏高,今年CPI年增率下跌成了統計上的必然。主計處科長吳昭明說,通貨緊縮的壓力會持續到今年年底。

六月的CPI年增率連續第五個月下跌,偏偏消費者最近就感覺物價好像又漲了,中油浮動油價連續九周上漲,繼桶裝瓦斯之後,液化天然氣也要調漲。吳昭明解釋,消費者對於短期的數字比較有感覺,如果比上個月,用月增率來看,六月CPI確實上漲。

不過,他說,上漲的只是能源相關產品,多數還是下跌,主計處調查零售消費市場的四百二十四個項目群,和去年同期相比,價格上漲的項目占了三成八,持平的不到百分之三,下跌的還是多數占了五成九;和上個月相比,同樣是上漲的項目少,下跌的項目多。

投資市場賣的是預期,只要西瓜偎大邊,市場認同,就有本事熱銷,未必要等到事情發生時,才會開始上漲!研究機構調查,房地產位居抗跌保值的最佳投資工具,認為現金和黃金貴金屬可以抗通膨保值的比例反而下滑。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說,單純看數字,當CPI連續下跌一段時間,例如持續下跌六個月之後,以目前的情況來看,無庸置疑就是物價下跌,不過,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往往只在一線之間,通貨緊縮之下,各國央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資金最常流竄到股市和房市,無限的資金追求有限的資源,結果是投資市場的資產上揚,但民間消費依然薄弱,如果價格上漲的力道來自於實際需求,適度溫和的通貨膨脹才相對健康。

是通縮,還是通膨,不同角度的人有不同的解釋,最令消費者無奈的是,通膨的時候,物價漲得飛快,但通縮的時候,零售市場還是降不下來。

主計處稍早的標準答案是,廠商還有庫存,是在貴的時候進貨,末端價格自然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反應調降,如果消費者信以為真就錯了,還等不到廠商降價,又有廠商準備漲價了!

光電大未來-光電新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