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裡記了什麼?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全球糧食進口成本 將達1.2兆
【經濟日報╱編譯余曉惠/綜合外電】
2011.06.08 09:06 am

圖/經濟日報提供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糧食價格在5月雖然些微下滑,但仍逼近歷史高峰,但在糧食供需失衡的情況下,接下來到明年的糧價可能居高不下並持續波動,推升物價上漲的壓力,今年全球進口的糧食成本可能創下1.29兆美元的空前新高。
今年來主要穀物進口地區的北非中東湧現示威浪潮,凸顯糧食短缺的問題。
根據糧農組織,5月全球食品的價格與4月相較些微下滑,但仍逼近歷史高峰,遠高於一年前的水準。
FAO追蹤55種糧食商品的指數在5月降至232點,低於4月的235點,但與去年5月相較仍高出37%,主要因肉品與奶製品成本上漲所致。該指數由一籃子穀物、油籽、乳製品、肉類及糖的每月平均價格構成,今年2月曾攀抵237.7點的歷史高峰。
FAO在糧食展望報告中指出,由於種植面積和效益提高,2011年全球穀物產量可望增加3.5%至23.15億公噸的歷史新高,扭轉去年減少1%的窘境。儘管如此,糧食庫存尚未充足到足以穩定糧價。
總部在羅馬的FAO說:「在穀物的產量難以滿足消耗量的情況下,國際糧價將居高不下,尤其是小麥和粗糧市場。」
FAO預估,2011年全球穀物庫存將略增0.8%至4.94億公噸,不過仍低於2009-10年末的5.34億公噸。2011年全球小麥產量可望增加3.2%至6.74億公噸,但庫存將減少2.6%至1.83億公噸。
FAO認為,未來幾個月將是決定接下來糧價的關鍵期。儘管去年出現糧食疑慮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家,今年展望好轉,但歐洲和美國極端的天候狀況可能衝擊玉米和小麥的收成。
芝加哥5月冬麥期貨價格約比去年同期高75%。市場預測,在2011-12年行銷季的上半年,價格勢必走高。
國際穀物和植物油價格持續飆升,很可能讓今年全球進口糧食的成本上漲21%,達到1.29兆美元的空前新高,是過去四年來第三次衝破1兆美元大關。
FAO警告,貧窮國家將面臨嚴峻衝擊,因為糧食進口支出將激增30%,占總進口支出的比率約達18%。
2011.06.08 09:06 am

圖/經濟日報提供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糧食價格在5月雖然些微下滑,但仍逼近歷史高峰,但在糧食供需失衡的情況下,接下來到明年的糧價可能居高不下並持續波動,推升物價上漲的壓力,今年全球進口的糧食成本可能創下1.29兆美元的空前新高。
今年來主要穀物進口地區的北非中東湧現示威浪潮,凸顯糧食短缺的問題。
根據糧農組織,5月全球食品的價格與4月相較些微下滑,但仍逼近歷史高峰,遠高於一年前的水準。
FAO追蹤55種糧食商品的指數在5月降至232點,低於4月的235點,但與去年5月相較仍高出37%,主要因肉品與奶製品成本上漲所致。該指數由一籃子穀物、油籽、乳製品、肉類及糖的每月平均價格構成,今年2月曾攀抵237.7點的歷史高峰。
FAO在糧食展望報告中指出,由於種植面積和效益提高,2011年全球穀物產量可望增加3.5%至23.15億公噸的歷史新高,扭轉去年減少1%的窘境。儘管如此,糧食庫存尚未充足到足以穩定糧價。
總部在羅馬的FAO說:「在穀物的產量難以滿足消耗量的情況下,國際糧價將居高不下,尤其是小麥和粗糧市場。」
FAO預估,2011年全球穀物庫存將略增0.8%至4.94億公噸,不過仍低於2009-10年末的5.34億公噸。2011年全球小麥產量可望增加3.2%至6.74億公噸,但庫存將減少2.6%至1.83億公噸。
FAO認為,未來幾個月將是決定接下來糧價的關鍵期。儘管去年出現糧食疑慮的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家,今年展望好轉,但歐洲和美國極端的天候狀況可能衝擊玉米和小麥的收成。
芝加哥5月冬麥期貨價格約比去年同期高75%。市場預測,在2011-12年行銷季的上半年,價格勢必走高。
國際穀物和植物油價格持續飆升,很可能讓今年全球進口糧食的成本上漲21%,達到1.29兆美元的空前新高,是過去四年來第三次衝破1兆美元大關。
FAO警告,貧窮國家將面臨嚴峻衝擊,因為糧食進口支出將激增30%,占總進口支出的比率約達18%。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希臘退出歐元區 機率大增
2011-05-28 工商時報 【記者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就在八大工業國(G8)領袖信誓旦旦表示要削減債務之際,引爆二次歐債危機的希臘情勢卻益發危急,被迫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大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就直言有50%的可能性。市場近來也盛傳歐盟執委會已在討論。
周四歐元財長集團主席容克警告,在經過仔細評估後,發現希臘未來12個月可供擔保的資產可能不夠,這代表國際貨幣基金(IMF)可能會拒絕對希臘進一步提供紓困資金。歐盟與IMF原本預計在6月底對希臘提供120億歐元的紓困金,然而容克的警告意味IMF可能會拒絕提供其所應承擔的33億歐元。若果如此,希臘在7月可能就會破產。
在此同時,前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易辛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當初希臘是靠欺騙才得以加入歐元區,而歐元區的領袖對會員國違反財政相關規定的行為,實在「太客氣了」。
他警告,希臘實際上已不可能履行其償還債務的義務。他表示,他對希臘的情況感到擔心,他認為希臘目前的情況已不是信用緊縮的問題,而根本就是破產。
易辛在歐元於1999年問世前一年就進入歐洲央行,直到2006年。他指出,歐元區領袖的姑息是造成希臘等國面臨危機的主因之一。他表示,他從來就不贊同任何國家在條件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就加入歐元區。而他在任內每當看到某國違反相關財政規定,他就心驚肉跳。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也表示,他認為希臘有50%的可能性會被踢出歐元區。他指出,歐洲央行拒絕對希臘的銀行業進一步提供資金挹注,將引發希臘的金融危機,迫使希臘脫離歐元區。
不過他也指出,希臘退出歐元區只有1%的可能性引發骨牌效應,導致包括西班牙與義大利在內的國家退出歐元區。克魯曼表示,萬一真的發生,將有如惡夢一般。
就在八大工業國(G8)領袖信誓旦旦表示要削減債務之際,引爆二次歐債危機的希臘情勢卻益發危急,被迫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大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就直言有50%的可能性。市場近來也盛傳歐盟執委會已在討論。
周四歐元財長集團主席容克警告,在經過仔細評估後,發現希臘未來12個月可供擔保的資產可能不夠,這代表國際貨幣基金(IMF)可能會拒絕對希臘進一步提供紓困資金。歐盟與IMF原本預計在6月底對希臘提供120億歐元的紓困金,然而容克的警告意味IMF可能會拒絕提供其所應承擔的33億歐元。若果如此,希臘在7月可能就會破產。
在此同時,前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易辛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當初希臘是靠欺騙才得以加入歐元區,而歐元區的領袖對會員國違反財政相關規定的行為,實在「太客氣了」。
他警告,希臘實際上已不可能履行其償還債務的義務。他表示,他對希臘的情況感到擔心,他認為希臘目前的情況已不是信用緊縮的問題,而根本就是破產。
易辛在歐元於1999年問世前一年就進入歐洲央行,直到2006年。他指出,歐元區領袖的姑息是造成希臘等國面臨危機的主因之一。他表示,他從來就不贊同任何國家在條件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就加入歐元區。而他在任內每當看到某國違反相關財政規定,他就心驚肉跳。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也表示,他認為希臘有50%的可能性會被踢出歐元區。他指出,歐洲央行拒絕對希臘的銀行業進一步提供資金挹注,將引發希臘的金融危機,迫使希臘脫離歐元區。
不過他也指出,希臘退出歐元區只有1%的可能性引發骨牌效應,導致包括西班牙與義大利在內的國家退出歐元區。克魯曼表示,萬一真的發生,將有如惡夢一般。
2011年5月25日 星期三
南韓歐盟FTA7月上路 衝擊台廠7,000億

【經濟日報╱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2011.05.25 03:10 am
歐盟與韓國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FTA)於今年7月1日生效,外貿協會點名五大產業包括電機設備、塑膠、汽機車、機械設備及鋼鐵將受波及,尤其以電機設備影響最大,屆時台灣輸往輸往歐洲的產品將比韓國多16%至55%的關稅成本。
目前台灣、韓國銷往歐盟的各項產品稅率相近,一旦韓國歐盟FTA上路,韓國銷往歐盟的絕大多數貿易商品,都降為零關稅,台灣面臨南韓在關稅上的優勢,競爭力大降。
以去年為例,台灣銷往歐盟產業,以電機設備一年金額高達144億美元(約新台幣4,200億元)最高,其次是機械設備的50.73億美元。五大產業去年外銷歐盟的金額估算起來,將衝擊我方銷歐超過新台幣7,000億元的貿易市場。
外貿協會副秘書長葉明水說,台灣輸歐產品將比韓國多出16%至55%的成本,對台灣產品出口造成極大威脅,也不利對外招商。
葉明水提出三個建議,第一,台灣企業要設法往歐盟設立據點,直接消除關稅壁壘的衝擊。第二,加快海外新興市場拓展,分散風險力道。最後是充分利用台灣與大陸的ECFA協定,發揮整合分工優勢。
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我外匯存底 將納入人民幣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2011.05.06 03:16 am
中央銀行外匯局長林孫源昨(5)日表示,若能確保穩定的人民幣貨源,未來不用歷經修法程序,就可以將人民幣資產納入外匯存底配置中。
人民幣躍升全球貿易熱門貨幣,外界關心央行外匯存底是否納入人民幣資產,林孫源說,兩岸必須先建立貨幣清算機制、確保人民幣貨源無虞,何時開放還需要談判,目前沒有時間表。
央行昨日公布,4月底外匯存底逼近4,000億美元,為3,995.41億美元,較3月底增加69.15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排名世界第四。
外匯存底即將突破4000億美元,對於外匯存底投資,是否考慮納入人民幣資產,央行外匯局長林孫源昨(5)日指出,兩岸必須先建立貨幣清算機制、確保人民幣貨源無虞,何時開放還需要談判,「目前沒有時間表。」另一方面,截至4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加上存款,合計2,601億美元,占外匯存底約65%。
鄰近的韓國已考慮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配置,昨日主持外匯存底記者會的林孫源說,即使美元走弱,全球貿易往來還是以美元為主要交易貨幣,在兩岸尚未建議貨幣清算機制前,無法取得足夠人民幣,自然無法投資相關商品。
林孫源表示,就算沒有簽訂清算機制,兩岸至少也需訂定換匯協議。目前大陸和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都已建立起換匯協議,兩岸之間,不論是貨幣清算機制或換匯協議,都必須歷經談判,目前雙方正在協商。
立法院財委會立委費鴻泰、盧秀燕、林德福、羅明才等人,昨(5)日前往央行存放黃金的「文園」營區視察,面對市值近6,000億元的「黃金滿屋」,立委們說,親眼目睹後,心中感覺非常踏實。
2011.05.06 03:16 am
中央銀行外匯局長林孫源昨(5)日表示,若能確保穩定的人民幣貨源,未來不用歷經修法程序,就可以將人民幣資產納入外匯存底配置中。
人民幣躍升全球貿易熱門貨幣,外界關心央行外匯存底是否納入人民幣資產,林孫源說,兩岸必須先建立貨幣清算機制、確保人民幣貨源無虞,何時開放還需要談判,目前沒有時間表。
央行昨日公布,4月底外匯存底逼近4,000億美元,為3,995.41億美元,較3月底增加69.15億美元,續創歷史新高,排名世界第四。
外匯存底即將突破4000億美元,對於外匯存底投資,是否考慮納入人民幣資產,央行外匯局長林孫源昨(5)日指出,兩岸必須先建立貨幣清算機制、確保人民幣貨源無虞,何時開放還需要談判,「目前沒有時間表。」另一方面,截至4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按當日市價計算加上存款,合計2,601億美元,占外匯存底約65%。
鄰近的韓國已考慮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存底配置,昨日主持外匯存底記者會的林孫源說,即使美元走弱,全球貿易往來還是以美元為主要交易貨幣,在兩岸尚未建議貨幣清算機制前,無法取得足夠人民幣,自然無法投資相關商品。
林孫源表示,就算沒有簽訂清算機制,兩岸至少也需訂定換匯協議。目前大陸和香港、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地,都已建立起換匯協議,兩岸之間,不論是貨幣清算機制或換匯協議,都必須歷經談判,目前雙方正在協商。
立法院財委會立委費鴻泰、盧秀燕、林德福、羅明才等人,昨(5)日前往央行存放黃金的「文園」營區視察,面對市值近6,000億元的「黃金滿屋」,立委們說,親眼目睹後,心中感覺非常踏實。
我外匯存底 將破4千億美元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11.05.06 05:37 am
中央銀行昨天公布,至4月底止,我國外匯存底達到3,995.41億美元,較3月底大幅增加69.1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預估本月底外匯存底就可衝破4000億美元大關。
央行解釋,4月分外匯存底大增的主因是,歐元、英鎊等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以歐元等幣別持有的外匯折算美元後金額增加;另外還有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增加,及外資大舉匯入台灣。
匯銀人士解釋,央行已調高外匯存底持有歐元等非美元貨幣比重,因此隨美元走跌、歐元等大漲,外匯存底也跟著增加。
央行還公布,到4月底止,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存款合計達2,601億美元,占外匯存底約65%。
央行指出,目前全球外匯存底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到3月底止,中國的外匯存底正式突破3兆美元大關,達到3兆447億美元,較去年底增加1,974億美元;其次是日本至3月底止,達到1兆414億美元,較2月底大增109億美元。
俄羅斯則名列全球第3大,到3月底止達到4,542億美元,較上月底增加70億美元;台灣名列第4。巴西外匯存底正式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達到3,071億美元,名列全球第5。
2011年4月28日 星期四
南韓 5月可望升息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2011.04.28 04:07 am
由於出口增加和需求回升,南韓上季經濟成長加速,但也助長通膨壓力,市場預期南韓央行5月可望升息。
南韓央行(BOK)27日說,南韓第一季經季節調整後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第四季成長1.4%,,創近三季以來最大增幅。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季GDP則成長4.2%,低於去年第四季的4.7%。
南韓央行指出,占GDP組成一半的出口較前一季擴增3.3%;製造業成長3.2%;扮演主要成長引擎之一的民間消費成長0.5%,高於前一季的0.3%。農業產值則受口蹄疫情拖累,萎縮5.1%,營建投資也減少6.7%。
南韓央行和分析師都預期,南韓本季經濟仍將穩健成長,但腳步會減緩,因為油價持續高漲可能抑制消費者支出,並傷害該國和全球夥伴間的貿易往來。
高盛經濟學家權谷勳指出,南韓本季出口優於預期,加上未來幾個月美國經濟可望加速復甦,和中國逐步減少緊縮措施,都將持續提振南韓出口動能;南韓央行統計部門主管金泳裴(音譯)也說,營建業本季市況可望因股市上漲而有所改善。
分析師預期,南韓本季經濟將較上季成長0.8%至1%,但當局仍將面臨高通膨壓力。
2011.04.28 04:07 am
由於出口增加和需求回升,南韓上季經濟成長加速,但也助長通膨壓力,市場預期南韓央行5月可望升息。
南韓央行(BOK)27日說,南韓第一季經季節調整後的國內生產毛額(GDP)較去年第四季成長1.4%,,創近三季以來最大增幅。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季GDP則成長4.2%,低於去年第四季的4.7%。
南韓央行指出,占GDP組成一半的出口較前一季擴增3.3%;製造業成長3.2%;扮演主要成長引擎之一的民間消費成長0.5%,高於前一季的0.3%。農業產值則受口蹄疫情拖累,萎縮5.1%,營建投資也減少6.7%。
南韓央行和分析師都預期,南韓本季經濟仍將穩健成長,但腳步會減緩,因為油價持續高漲可能抑制消費者支出,並傷害該國和全球夥伴間的貿易往來。
高盛經濟學家權谷勳指出,南韓本季出口優於預期,加上未來幾個月美國經濟可望加速復甦,和中國逐步減少緊縮措施,都將持續提振南韓出口動能;南韓央行統計部門主管金泳裴(音譯)也說,營建業本季市況可望因股市上漲而有所改善。
分析師預期,南韓本季經濟將較上季成長0.8%至1%,但當局仍將面臨高通膨壓力。
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3月M1B、M2年增率 雙跌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2011.04.26 03:34 am
根據央行統計,3月日平均貨幣總計數M1B及M2年增率,雙雙較2月下跌,而象徵散戶投資信心的證券劃撥帳戶餘額,亦於3月底跌破1.3兆元大關,創下去年9月以來的七個月新低。
隨著4月台股指數持穩,銀行主管分析,若股價指數在4月份能站穩9,000點大關,將有助提振散戶的投資信心,4月底的證券劃撥帳戶餘額,可望重返1.3兆元規模。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指出,外資3月呈現淨匯出,加上剛過完年,企業資金需求較弱,以及壽險業加碼海外投資、政府借款還款等因素,促使國內貨幣數量下降,3月日平均貨幣總計數M1B及M2年增率雙雙下跌。
其中,象徵股市資金動能的M1B年增率,自2月的9.4%,下滑至9.22%,M2年增率則是由6.12%,下跌至5.97%。
2011.04.26 03:34 am
根據央行統計,3月日平均貨幣總計數M1B及M2年增率,雙雙較2月下跌,而象徵散戶投資信心的證券劃撥帳戶餘額,亦於3月底跌破1.3兆元大關,創下去年9月以來的七個月新低。
隨著4月台股指數持穩,銀行主管分析,若股價指數在4月份能站穩9,000點大關,將有助提振散戶的投資信心,4月底的證券劃撥帳戶餘額,可望重返1.3兆元規模。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指出,外資3月呈現淨匯出,加上剛過完年,企業資金需求較弱,以及壽險業加碼海外投資、政府借款還款等因素,促使國內貨幣數量下降,3月日平均貨幣總計數M1B及M2年增率雙雙下跌。
其中,象徵股市資金動能的M1B年增率,自2月的9.4%,下滑至9.22%,M2年增率則是由6.12%,下跌至5.97%。
2011年4月21日 星期四
亞幣全面走高 韓泰馬干預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11.04.21 08:18 am
受中國暗示可能容許人民幣加速升值影響,亞幣20日在韓元領漲下全面走高,星元、澳元兌美元匯價均改寫新高,南韓、泰國和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央行20日都進場干預,以舒緩本國貨幣急漲的勢頭。
為免傷害國內出口業,許多亞洲國家近幾個月來拉抬美元,南韓、泰國和馬來西亞當局20日的干預匯市行動,目的是要緩和本國貨幣勁升的漲勢。
交易商說,南韓央行20日可能買進約5億美元以抑制韓元漲勢。吉隆坡的交易商也說,馬元兌美元匯價20日一度觸及13年半來最高水準,在央行疑似買進美元後才自高點回落。泰國央行20日也疑似出手支撐美元;該行20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後宣布升息1碼,是不到一年來第六度調高借貸成本,並表示利率將維持上升趨勢。
中國決策官員暗示可能容許人民幣加速升值以對抗通膨,刺激亞幣20日走揚。星元兌美元20日升抵1.2386星元的空前新高;馬元挺升0.4%至3.0143馬元兌1美元,寫下1997年9月來最高價。
2011.04.21 08:18 am
受中國暗示可能容許人民幣加速升值影響,亞幣20日在韓元領漲下全面走高,星元、澳元兌美元匯價均改寫新高,南韓、泰國和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央行20日都進場干預,以舒緩本國貨幣急漲的勢頭。
為免傷害國內出口業,許多亞洲國家近幾個月來拉抬美元,南韓、泰國和馬來西亞當局20日的干預匯市行動,目的是要緩和本國貨幣勁升的漲勢。
交易商說,南韓央行20日可能買進約5億美元以抑制韓元漲勢。吉隆坡的交易商也說,馬元兌美元匯價20日一度觸及13年半來最高水準,在央行疑似買進美元後才自高點回落。泰國央行20日也疑似出手支撐美元;該行20日召開貨幣政策會議後宣布升息1碼,是不到一年來第六度調高借貸成本,並表示利率將維持上升趨勢。
中國決策官員暗示可能容許人民幣加速升值以對抗通膨,刺激亞幣20日走揚。星元兌美元20日升抵1.2386星元的空前新高;馬元挺升0.4%至3.0143馬元兌1美元,寫下1997年9月來最高價。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南韓央行 可能恢復緊縮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
2011.04.13 04:06 am
韓國銀行(央行)12日一如預期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以便觀察油價飆漲和日本強震的衝擊,但暗示未來幾個月很可能恢復緊縮政策。印尼央行12日也按兵不動,但警告通膨風險仍高。
南韓央行總裁金仲秀在記者會上表示,決策官員並非一致投票贊成維持基準利率在3%,但強調央行有「強烈決心」要推動利率政策正常化。金仲秀說:「我們將逐步走向正常化,(在升息方面)會不疾不徐。」該行分別在今年1月和3月各升息1碼。
南韓央行也在貨幣政策聲明中宣示抑制通膨的決心,強調將來執行貨幣政策會更著重於確保物價穩定的基礎穩固。該行預期消費者物價將維持強勁上升的趨勢,主因是經濟回升帶來需求面的壓力,以及油價節節攀高。
央行也預期,未來數月南韓經濟會在穩健成長的軌道上,主要受惠於出口強勁,但經濟仍面臨諸多風險,油價受中東及北非政治動盪影響而飆高,日本地震的後續發展,以及歐洲國家的財政問題,都是主要負面風險因素。
南韓3月整體通膨比去年同月上揚4.7%,寫下29個月高點;若與前月相比,通膨率降至0.5%,低於前月的0.8%。韓元升值有助抑制輸入型通膨,韓元今年來約升值4.7%,上周兌美元匯價觸及31個月高點。
分析師說,通膨目前看來在可控制的範圍,使南韓央行能保持適度的貨幣緊縮步伐,央行最快下月就會進一步提高借貸成本。
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Sukhy Ubhi說,南韓央行看來準備在5月再次調高政策利率,主因是央行「不願過度仰賴劇烈波動的貨幣市場」。
首爾當局已把物價飆漲視為首要經濟政策挑戰,近來已推出一系列抗通膨措施,包括暫時取消雞肉和麵粉的進口關稅,以及敦促煉油業者調降汽、柴油售價。
另一方面,在上月物價小幅回跌後,印尼央行12日也維持利率在6.75%,但警告通膨風險仍高。若與去年同月相比,印尼3月通膨降至6.65%,若與前月相比,3月物價甚至下跌,主因是食品價格小幅回跌。
2011.04.13 04:06 am
韓國銀行(央行)12日一如預期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以便觀察油價飆漲和日本強震的衝擊,但暗示未來幾個月很可能恢復緊縮政策。印尼央行12日也按兵不動,但警告通膨風險仍高。
南韓央行總裁金仲秀在記者會上表示,決策官員並非一致投票贊成維持基準利率在3%,但強調央行有「強烈決心」要推動利率政策正常化。金仲秀說:「我們將逐步走向正常化,(在升息方面)會不疾不徐。」該行分別在今年1月和3月各升息1碼。
南韓央行也在貨幣政策聲明中宣示抑制通膨的決心,強調將來執行貨幣政策會更著重於確保物價穩定的基礎穩固。該行預期消費者物價將維持強勁上升的趨勢,主因是經濟回升帶來需求面的壓力,以及油價節節攀高。
央行也預期,未來數月南韓經濟會在穩健成長的軌道上,主要受惠於出口強勁,但經濟仍面臨諸多風險,油價受中東及北非政治動盪影響而飆高,日本地震的後續發展,以及歐洲國家的財政問題,都是主要負面風險因素。
南韓3月整體通膨比去年同月上揚4.7%,寫下29個月高點;若與前月相比,通膨率降至0.5%,低於前月的0.8%。韓元升值有助抑制輸入型通膨,韓元今年來約升值4.7%,上周兌美元匯價觸及31個月高點。
分析師說,通膨目前看來在可控制的範圍,使南韓央行能保持適度的貨幣緊縮步伐,央行最快下月就會進一步提高借貸成本。
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Sukhy Ubhi說,南韓央行看來準備在5月再次調高政策利率,主因是央行「不願過度仰賴劇烈波動的貨幣市場」。
首爾當局已把物價飆漲視為首要經濟政策挑戰,近來已推出一系列抗通膨措施,包括暫時取消雞肉和麵粉的進口關稅,以及敦促煉油業者調降汽、柴油售價。
另一方面,在上月物價小幅回跌後,印尼央行12日也維持利率在6.75%,但警告通膨風險仍高。若與去年同月相比,印尼3月通膨降至6.65%,若與前月相比,3月物價甚至下跌,主因是食品價格小幅回跌。
美元空單掀停損 台幣貶破29大關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2011.04.13 09:27 am
日本餘震不斷、核災危機頗有擴大之勢,國際避險情緒升溫,外資在台北股匯市重演演股匯雙殺戲碼。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昨(12)日收盤時重貶逾一角,終場貶破29元大關,以29.112元作收。
今年第二季以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勢驚人,但隨著近期外資撤出,暫告一段落。匯銀主管認為,短線上,新台幣匯率仍有機會測試28字頭價位,不過,除非外資再度大舉匯入,否則新台幣匯率要衝破28.8元並不容易,預估新台幣匯率近期將在28.8至29.2元波動,走區間震盪格局。
外資昨日賣超台股52.6億元,外資積極在匯市回補美元撤出,進口商和油款也進場買進美元,導致新台幣匯率貶勢加劇。匯銀主管指出,昨日新台幣貶值1.2角,創下2月25日以來,近一個半月內貶值金額最大紀錄,這波無預警的重挫行情,引發市場一波美元空單停損潮。
昨日匯市開盤後不久,新台幣隨即貶破29元價位,外資第一波停損單出籠,上午11點過後,匯價進一步下探29.1元 ,第二波停損潮湧現、搶先回補美元,匯價在午後一度重貶至29.15元,最多貶值1.58角;外資停損潮一波接一波,促使成交量擴大至18.6億美元。
2011.04.13 09:27 am
日本餘震不斷、核災危機頗有擴大之勢,國際避險情緒升溫,外資在台北股匯市重演演股匯雙殺戲碼。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昨(12)日收盤時重貶逾一角,終場貶破29元大關,以29.112元作收。
今年第二季以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勢驚人,但隨著近期外資撤出,暫告一段落。匯銀主管認為,短線上,新台幣匯率仍有機會測試28字頭價位,不過,除非外資再度大舉匯入,否則新台幣匯率要衝破28.8元並不容易,預估新台幣匯率近期將在28.8至29.2元波動,走區間震盪格局。
外資昨日賣超台股52.6億元,外資積極在匯市回補美元撤出,進口商和油款也進場買進美元,導致新台幣匯率貶勢加劇。匯銀主管指出,昨日新台幣貶值1.2角,創下2月25日以來,近一個半月內貶值金額最大紀錄,這波無預警的重挫行情,引發市場一波美元空單停損潮。
昨日匯市開盤後不久,新台幣隨即貶破29元價位,外資第一波停損單出籠,上午11點過後,匯價進一步下探29.1元 ,第二波停損潮湧現、搶先回補美元,匯價在午後一度重貶至29.15元,最多貶值1.58角;外資停損潮一波接一波,促使成交量擴大至18.6億美元。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我外匯存底近4千億美元 全球第4大
【聯合報╱記者羅兩莎/台北報導】
2011.04.07 04:13 am
中央銀行昨天公布,3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達3,926.26億美元,較2月底增加19.36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名列全球第4大,僅次於中國、日本和俄羅斯。
金融界人士預估,今年上半年,台灣外匯存底就有機會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
央行解釋,3月分外資雖淨匯出,但在歐元等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帶動下,以該等幣別持有的外匯折成美元後,金額增加,及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
匯銀人士解釋,因潛在通膨壓力遽增,市場預期,今年內歐洲央行可望採升息措施,激勵歐元大漲,3月分歐元即大漲逾3%,使持有可觀歐元的我國外匯存底也增加。
央行並公布,到3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合計達到2,377億美元,占外匯存底約61%,較上月的60%,增加1個百分點。
到目前為止,全球外匯存底最多的國家仍是中國,至去年底止,達到1兆8,473億美元;其次是日本至2月底止的1兆305億美元,較上月減少38億大元。俄羅斯則名列第3大,至2月底外匯存底為4,472億美元,較上月底大增72億美元。
2011.04.07 04:13 am
中央銀行昨天公布,3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達3,926.26億美元,較2月底增加19.36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名列全球第4大,僅次於中國、日本和俄羅斯。
金融界人士預估,今年上半年,台灣外匯存底就有機會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
央行解釋,3月分外資雖淨匯出,但在歐元等主要貨幣對美元升值帶動下,以該等幣別持有的外匯折成美元後,金額增加,及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
匯銀人士解釋,因潛在通膨壓力遽增,市場預期,今年內歐洲央行可望採升息措施,激勵歐元大漲,3月分歐元即大漲逾3%,使持有可觀歐元的我國外匯存底也增加。
央行並公布,到3月底,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及債券合計達到2,377億美元,占外匯存底約61%,較上月的60%,增加1個百分點。
到目前為止,全球外匯存底最多的國家仍是中國,至去年底止,達到1兆8,473億美元;其次是日本至2月底止的1兆305億美元,較上月減少38億大元。俄羅斯則名列第3大,至2月底外匯存底為4,472億美元,較上月底大增72億美元。
2011年4月1日 星期五
G20 研議人民幣納SDR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1.04.01 03:02 am
20國集團(G20)在全球貨幣體制改革議題上似乎邁出一小步。各國財金首長3月31日在南京國際貨幣體系研討會上,同意需把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貨幣。美、法同聲呼籲匯率政策要更有彈性。
法國財長拉加德3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經過一天的會議後,各國同意G20應研究把人民幣納入SDR的一籃子貨幣中,「我們討論SDR一籃子貨幣的狀況,重點尤其放在貨幣的可兌換性和彈性,以及央行的相對獨立性」。
她也表示,從現在起各國將開始研究擴大一籃子貨幣的問題。但她強調,美元絕對不會被SDR取代。SDR目前的組成貨幣有美元、日圓、歐元和英鎊。這場研討會並非G20正式會議,因此不會發布正式聲明。
中國對人民幣納入SDR卻不以為然。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質疑,加入SDR的貨幣何以必須自由浮動;前人民銀行(央行)顧問余永定提到,SDR的組成貨幣必須由獨立央行所管理。但中國最重要的匯率和貨幣政策,都由共產黨領導人決定。
中國早在會前就堅持,其貨幣政策不在本次會議議程上。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在開幕時說,改善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要穩當地逐步改革。
法國總統沙克吉顯得較急切,疾呼要持續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強化其穩定度,「顯然我們一定要朝更有彈性的匯率制度前進... 如果我們失去在危機期間得到的動力,這世界將重陷不穩定和危機」。
美國財長蓋納則在一場小組座談上說,鬆綁對匯率的控制,並改為更市場導向的政策,才是管理通貨膨脹的關鍵步驟。這番話顯然就是抨擊中國的匯率政策。
他說,部分新興國家嚴格管制匯率,在自己的經濟體內點燃通膨風險,卻也加大別國的升值壓力,引發保護主義,「這種匯率政策的不對稱,製造許多緊張,這是今天國際貨幣體系中最需解決的問題」。
2011.04.01 03:02 am
20國集團(G20)在全球貨幣體制改革議題上似乎邁出一小步。各國財金首長3月31日在南京國際貨幣體系研討會上,同意需把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貨幣。美、法同聲呼籲匯率政策要更有彈性。
法國財長拉加德3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經過一天的會議後,各國同意G20應研究把人民幣納入SDR的一籃子貨幣中,「我們討論SDR一籃子貨幣的狀況,重點尤其放在貨幣的可兌換性和彈性,以及央行的相對獨立性」。
她也表示,從現在起各國將開始研究擴大一籃子貨幣的問題。但她強調,美元絕對不會被SDR取代。SDR目前的組成貨幣有美元、日圓、歐元和英鎊。這場研討會並非G20正式會議,因此不會發布正式聲明。
中國對人民幣納入SDR卻不以為然。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質疑,加入SDR的貨幣何以必須自由浮動;前人民銀行(央行)顧問余永定提到,SDR的組成貨幣必須由獨立央行所管理。但中國最重要的匯率和貨幣政策,都由共產黨領導人決定。
中國早在會前就堅持,其貨幣政策不在本次會議議程上。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在開幕時說,改善國際貨幣體系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要穩當地逐步改革。
法國總統沙克吉顯得較急切,疾呼要持續改革國際貨幣體系,強化其穩定度,「顯然我們一定要朝更有彈性的匯率制度前進... 如果我們失去在危機期間得到的動力,這世界將重陷不穩定和危機」。
美國財長蓋納則在一場小組座談上說,鬆綁對匯率的控制,並改為更市場導向的政策,才是管理通貨膨脹的關鍵步驟。這番話顯然就是抨擊中國的匯率政策。
他說,部分新興國家嚴格管制匯率,在自己的經濟體內點燃通膨風險,卻也加大別國的升值壓力,引發保護主義,「這種匯率政策的不對稱,製造許多緊張,這是今天國際貨幣體系中最需解決的問題」。
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
升破1.03美元 澳元創28年來新高

【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11.03.29 08:51 am
澳元28日在紐約早盤再創1983年以來最高,主因是投資人看多該國礦業前景,且恢復對高風險、高收益貨幣的胃口。
澳元繼25日在紐約盤中漲抵1.0294美元的高點後,28日再度改寫紀錄,在紐約早盤一度上漲0.54%至1.0315美元,也是1983年該貨幣可自由浮動以來首度升破1.03美元。
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外匯策略師預測,拜來自日本的流動性所賜,澳元未來幾天依然看漲。他們在報告中寫道:由於日本投資客重回他們偏愛的高收益資產,預估日圓流動性將提供澳元更多支撐,澳元將朝1.04美元邁進。
澳洲今年連續受暴雨和熱帶氣旋重創,鄰國紐西蘭和日本又接連發生強震,加上日本的核能危機,看起來都會傷害澳洲的經濟成長和貨幣。
但市場已逐漸走出這些事件的陰霾。澳洲央行在2009年10月到去年11月間已升息七次,市場預期預期澳洲央行還會再升息。
雪梨RBS貨幣策略負責人吉布斯也看好澳元,指出七大工業國本月同意聯手阻升日圓後,市場的風險胃納變得更大。他也提到,澳元的韌性讓國際投資人更鎖定其為投資標的。
另外,日本在重建過程中對石油需求勢必增加,加上中東和北非依舊動盪、歐美將進入用油高峰期,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的貨幣可望受惠,例如澳洲、加拿大、挪威和俄羅斯。
澳洲石油出口量雖然不大,但坐擁豐富的天然氣蘊藏量,且加速開採液化天然氣(LNG)。其鐵礦砂量大質優,也可能受惠於日本重建過程。
也有分析師不以為然。澳洲聯邦銀行(CBA)貨幣策略師卡普索認為,澳元到6月前會跌到0.99美元。佛州貨幣策略基金公司經理人奈史密斯建議投資人,可觀察美元指數和歐洲的貨幣。如果這些貨幣未來幾個月表現平平,他可能提高對石油與商品相關貨幣的部位,尤其是加元和澳元。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台幣升值效應 2月外銷訂單衰退

【聯合報╱記者林淑慧/台北報導】
2011.03.22 02:24 am
經濟部昨天公布,2月分外銷訂單金額為288.7億美元,年增率5.33%,是近16個月以來首度個位數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若折算成新台幣,2月外銷訂單年增率竟然不增反減,衰退3.7%,是近17個月來首度呈現負成長。經濟部表示,加上新台幣大幅升值,廠商營收恐有匯兌損失。
經濟部副統計長蔡美娜表示,台幣2月平均匯價為1美元兌29.394元,比去年同期的32.094元大幅升值9.18%,讓2月分國內外銷訂單金額,若以新台幣換算,竟是負成長。
她表示,新台幣大幅升值,確實造成廠商營收匯損,不過,目前只能就接單統計總額,觀察廠商在新台幣升值趨勢中的接單變化;由於個別廠商有不同的匯率避險措施,毛利率也不盡相同,不能代表每家廠商都有匯損狀況。
值得注意的是,2月我國對日本接單較去年同期減少10.41%。蔡美娜說,去年日圓匯率強彈,我國受惠於日本轉單效應,來自日本訂單大增;但去年11月以來對日本接單都僅個位數成長,反映日本景氣長期衰退、再加上振興經濟方案陸續退場,日圓轉單效應暫告一段落。
展望3月,蔡美娜表示,在國際原物料價格居高不下和實質需求支撐下,廠商預計3月接單會比2月明顯增加。
蔡美娜指出,受到春節工作天數減少與傳統資通信產品淡季來臨影響,2月外銷訂單的年增率僅5.33%。
她強調,今年首季可望維持穩健成長,化學品、塑橡膠、基本金屬製品等接單持續熱絡、iPad 2上市將帶動平板電腦另一波銷售熱潮,加上大陸面板市場為因應五一勞動長假提前備貨等因素,對資通訊廠商接單具有利多。
2月主要接單貨品中,包括化學品、基本金屬、機械產業都有不錯的表現,對2月外銷訂單的貢獻為4.4個百分點。
蔡美娜指出,除受到國際原物料價格攀升、大陸需求活絡影響外,由於亞洲鄰國的石化廠在2月進入歲修,預估也為我國廠商接單加分。另外,我國機械業競爭力強勁,價格相對合理,在景氣復甦下,工具機訂單滿檔。
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超日趕美 瑞郎成最佳避險貨幣

【經濟日報╱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2011.03.21 08:19 am
近來國際市場重大利空頻傳,重創投資人信心,全球的資金動向已證明瑞郎的避險地位高於日圓和美元,成為最佳避險貨幣。
投資人過去兩周陸續遭逢中東動盪和日本地震等利空衝擊,紛紛把資金轉向避險資產,推升瑞郎兌美元匯價上周升抵0.8895瑞郎兌1美元的歷史新高。瑞郎匯價18日收0.9010瑞郎兌1美元,累計上周漲幅達3.1%。
不過,助漲瑞郎的因素不只是瑞士的避險天堂美譽,還有該國強勁的經濟復甦,以及瑞士央行(SNB)即將升息的市場預期心理。
換句話說,轉進瑞郎的資金可能不只尋求避險,也是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瑞士央行17日一如預期地維持基準利率於0.25%不變,同時調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2%,高於先前的1.5%,並微幅調升通膨展望,重申不會繼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瑞士銀行(UBS)18日也上修瑞士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從2.3%修正至2.7%,並預期央行6月將開始調升借款成本。
投資人目前偏愛瑞郎多於日圓,毫不令人意外,因為日本正面臨核電廠爐心熔毀的風險,且該國經濟前景和未來數個月的財政體質仍充滿不確定性。
此外,儘管市場預期日本金融業者會把資金匯回國內,進而推升日圓,因而押注日圓上漲,但七大工業國(G7)聯手干預匯市阻升日圓,也增加投機客的押注風險。
相對於瑞郎,美元則似乎已失去避險貨幣地位。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上周表明,雖然通膨升溫、經濟「立足更穩固」,仍將持續實施量化寬鬆計畫,繼續對市場挹注大量美元;美國加入盟軍行列,對利比亞採取軍事干預行動,也可能澆熄投資人對美元的興趣。
分析師預期,本周瑞郎匯價可能上探0.8895瑞郎兌1美元,下檔支撐在0.9197瑞郎。瑞士22日發布的貿易收支數據和聯準會主席柏南克23日發表的談話,都將牽動瑞郎走勢。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三個理由…日圓漲勢挺不久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
2011.03.18 09:13 am
日本強震和海嘯襲擊後,保險商和企業匯回國內的資金推升日圓匯價急遽升值,情況與1995年阪神地震後日圓兌美元暴漲似乎如出一轍。不過,對照今昔的環境,當年日圓從約100日圓兌1美元飆升到80日圓,但今日日圓漲勢可能很難持續太久。
首先,現在日本利率已維持在接近零的水準多年,政府債務也超過經濟產值的200%,東京當局操作的空間有限,因此可能更積極干預日圓飆漲。日銀在災後立即挹注巨額資金到市場,顯示決策者記得1995年的教訓;此外,G7的其他國家可能不會反對東京當局干預匯市。
其次,1995年時外國投資人坐擁大量日圓空頭部位,震災後日圓上漲形成軋空行情,助長了當年的漲勢。
但今年地震前外國基金擁有大量日本股票,它們在地震後拋售日股、匯回外幣將抑制日圓上漲。
第三,這次慘劇可能傷害消費者信心和零售業銷售,加上重建進度勢必延遲,使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活動難有起色,這對日圓應是利空。如果未來的核能政策辯論導致日本更仰賴進口石油和天然氣,日本的貿易順差將受到影響。
最後也是最後重要的一點,投資人可能質疑日本的長期財政狀況。截至目前各大債信評級機構都表示,日本的主權債信安全無虞。
但重建的成本將使政府預算赤字惡化,如果未來兩季的經濟成長減緩,日本的債務對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將繼續攀高,這對日圓又是重大利空。
地震前日圓已因歐洲的央行暗示將升息,和美國可能結束量化寬鬆而走軟;反觀日銀則不太可能今年或明年開始提高利率。如果持有95%日本公債的國內投資人開始把資產移往國外,日圓很可能像1990年代那樣大幅貶值。(取材自金融時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