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裡記了什麼?

2008年5月14日 星期三

尹啟銘:政府資源不宜獨厚高科技業

中國時報2008.05.14

【王莫昀、張子嫻/專訪】

 準經濟部長尹啟銘昨日指出,過去「兩兆雙星」等偏重高科技、生產量、出口量的產業政策,有必要檢討,政府資源有限、經不起浪費,必須用在創造附加價值上面,他強調,不宜獨厚「高科技產業」。

 對於外界關切兩岸開放,尹啟銘指出,登陸40%鬆綁、產業別鬆綁、以及開放陸資來台投資要放在一起看,不宜單獨開放,他認為,這三者應通盤一起考量,效果才會大。

 尹啟銘十分關切台灣產業轉型與再造,他表示,台灣產業不宜以「高科技」與「非高科技」,事實上台灣許多電子資訊產業,所謂高科技產業,因發展至成熟後,易模組化,就很容易外移,獲利變薄,成了「保三」大隊,反而有些傳統產業必須貼近使用者,獲利也較高。他認為,台灣產業必須再造,這是五年、十年的工作,也是台灣根基,現在就必須一步一步做,否則將來什麼也不會發生。以下是尹啟銘專訪內容摘要:

 產業別租稅獎勵將取消

 問:輔導國內產業發展的重要租稅工具,促產條例即將落日,經濟部草擬取而代之的產業三法也計畫合而為一,新法未來的修定方向為何?

 答:產業三法主要包含企業最關心的租稅政策,以及設廠用地取得問題。在稅制規劃上,將會考慮政府財政,回歸負稅中立性,具有國際競爭力為重點。新法案中,現有的產業別租稅獎勵將會取消,但會保留就企業「人才培育」、「研發創新」以及「品牌推展」方面的功能別獎勵政策,另外,台商回台設立全球營運總部的負稅獎勵也將會保留。

 問:過去為吸引台商回流、國內企業能根留台灣,降低企業取得土地成本而推動的006688政策會否檢討?

 不能只靠政府降低成本

 答:過去主管工業區政策時,工業區開發基金規模還有百餘億元,現在這筆基金卻負債好幾百億,這項制度有檢討必要。應該讓企業回歸到提升競爭力,面對全球化競爭,不能只靠政府降低成本。前面的00有其合理性,因為企業租地設廠,前兩年多在興建廠房,不收租金是合理的。但事實上,之後的打折,並非企業真正需求。

 問:在兩岸開放政策上,有何想法?

 答:未來兩岸經濟政策,將會貫徹馬蕭白皮書的鬆綁登陸投資40%,同時也要適度取消產業別限制,更要讓大陸資金來台,如此一來,才能創造較好的經貿發展績效。但這些部分,經濟部必定要與陸委會進行協商。

 產業別限制若全數取消,老百姓恐有疑慮,因此經濟部將會研擬配套措施,就特性區分「高科技」、「成熟」,與「資本密集」等產業,擬定不同開放登陸原則,當然,製造業、服務業等也應分開處理。

 問:從主計處調查顯示,從勞動及資本生產力來看,傳統產業比非傳統(高科技)產業成長得更多,顯示傳統產業在創造產值及就業上的效果更大,這對產業發展有何意義?

 答:幾年前,我在擔任經濟部次長時,央行總裁彭准南邀請他與當時擔任經建會副主委的何美玥一同拜訪前環保署長郝龍斌,希望為紡織業產業鏈中的染整業放流水問題與環保署溝通,建立一套與國際接軌的機制。

 身為央行總裁為何重視紡織業?因為當時台灣創匯量最大的產業不是高科技,而是紡織業。過去台灣太偏重高科技產業,但是台灣的高科技業其關鍵技術多掌握在國際大廠的手上,如筆記型電腦,重要、高利潤技術分別掌在微軟與英特爾手上,其他企業只有「喝湯的份」。

沒有留言:

光電大未來-光電新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