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綜合外電】
2009.05.22 04:15 am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指出,全球經濟狀況大有改善,「最壞的情況可能已過去」,美國經濟下半年可望開始擴張,但經濟情勢一旦回穩,美元恐會大幅貶值。
克魯曼21日在越南胡志明市的研討會上表示,全球經濟如「自由落體」般下墜的情況可能已結束。他以失業人口增加速度減緩為由,預估美國經濟到下半年可望「稍微」擴張。
他說,所有經濟指標都顯示,經濟以重力加速度衰退的情況已經結束,逐漸恢復穩定,「從對整個體系的震撼而言,最壞的情況可能已過」。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降息、收購房貸抵押證券等政策,以及歐巴馬政府推出的刺激經濟方案,已緩解經濟危機。除美國外,全球包括新加坡、日本和歐元區等地最近出爐的經濟數據多指向經濟逐漸回穩。
克魯曼指出,去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全球金融市場所感受龐大壓力,如今已減緩。例如,商業票據利差一路下滑,公司債利差已略縮減,銀行間拆款的利差也縮小。
3個月期美元的銀行間拆款利率(LIBOR),20日下滑3個基點至0.75%,已連降35日。衡量資金枯竭程度的LIBOR與OIS(隔夜指數交換合約利率)利差,縮小到55個基點,為2008年2月來最小,遠低於去年10月的高峰364個基點。
克魯曼也表示,這波全球經濟危機的第一年,非常類似1930年代大蕭條時第一年的狀況,但當年經濟更加惡化的情況應不至於重演。
他也提醒:「我不認為我們已觸底,但底部已不會太遠。我最擔心的是我們沒有觸底就反彈,或我們觸底後卻原地不動。」
克魯曼說,全球經濟趨穩是大家所樂見的事,但對美元可能是利空。他預測美元會大幅貶值,因為美元的需求是先前因危機擴大而暫時膨脹,經濟情勢一旦回穩,美元的避險作用消退,所以經濟利多卻是美元利空。
中國當局3月時曾大力提倡創造新的國際準備貨幣,以取代美元。克魯曼認為,中國此舉基本上是希望有人能助他們從先前的投資決策脫身。
他說:「中國購買太多美元,如今他們看著這些投資說:『這些投資讓我們損失不貲。』」
【2009/05/2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