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裡記了什麼?

2009年10月20日 星期二

一年太快 十年何遲

【經濟日報╱社論】
2009.10.20 03:59 am

與我們發展階段最相近,20年來互爭雄長的南韓,上周已與歐盟草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明夏正式生效,雙方立即會有七成左右的出口商品互免關稅,三年內更將接近100%。就台灣而言,連影子也看不見。中國大陸可能會在明春與我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定),跟前述FTA不同,簽署後除了大約300項所謂早期收穫清單,不會有任何互免關稅的項目;至於三年之後,兩岸會有多少出口商品互免關稅,猶在未定之天,但絕對不會是九成以上,能否達到七成都大有疑問。因為依主管部門的規畫,要到十年之後,也就是2020年,台海兩岸的貿易自由化時程才能完成,比南韓與歐盟的進程足足晚了七年。

台韓之間固然各擅勝場,但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南韓絕地反攻,勵精圖治,各方面的表現都令人刮目相看;相對地,台灣荒廢了這一段寶貴的時間,故步自封、鎖國自閉,十餘年間幾無寸進,眼睜睜看著南韓呼嘯而前;因而在許多重要產業上,雙方常為爭奪市場而近身肉搏,任一方有些許閃失、輕忽,對手立即攻城掠地。金融海嘯爆發之後,國際出口市場尤為萎縮,爭逐乃愈演愈烈。因此,當南韓免關稅長驅直入歐洲市場,高達8%的關稅,就立將令台灣吃閉門羹。

而且,南韓除了歐盟,東協10加3也箭在弦上,與美國的FTA只欠臨門一腳,連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印度也跟南韓簽了更廣義的FTA;同時,除了南韓,我們在全球還有日本、東南亞諸國、美加等競爭對手,簡直是四面楚歌。結果迫於在野黨的反對壓力,兩岸之間原本要推動的更廣義的FTA,改頭換面,變成ECFA這個邊打邊談、遙遙無期的持久戰,坐令競爭對手紛紛搶盡先機、站穩據點;未來這十年,豈容樂觀?

尤其ECFA這樣形態的經濟合作模式,重頭戲集中在後面長達十年的折衝,眼前要簽署的實質上只是一個意向書,較諸通行的FTA或比FTA更廣義的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僅進程遲緩,未來將如何發展、具體內容如何,均在未定之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以何種進度,與中國大陸以外的其他國家推展何種形態的經濟合作模式,就頗費思量。能超越ECFA的分量達到某種形式的FTA?還是也得遵循同樣模式,只能簽署像ECFA這樣的意向書?或者連這一點都會遭遇困難?如果是後二者,則不僅台灣在國際市場的困境難以突破,對大陸的偏向會更為嚴重,更難匡正目前經濟結構的扭曲變形。

現實既已如此,唯一出路就是,一面積極與對岸磋商,極力將關稅互免的腳步加快,爭取在三年之內達到七成以上項目;一面則強力爭取與他國簽署某種FTA的空間,要求對岸達成默契,不再阻撓。不過,主政者基於政治考量,其抉擇或正相反;為了舒緩乃至逃避少數反對者壓力,寧可緩步前行,十年懸為努力目標,再晚也無妨;誰也難保十年後身在何方、政權誰屬,那早已是別人家的問題了。

這正是ECFA與各種FTA相較,最大的可能傷害:前頭雙方既無任何確定承諾,且戰且走,則隨時都有變調或中輟的可能。若有此遠慮,我們寧可在明春簽署ECFA之後,加緊協商未來貿易自由化的內容與進程,儘快簽署一份出之以其他名稱的FTA,即使仍以十年為完成目標,終究是將生米煮成熟飯,任誰主政都不能再反悔,以永絕後患。

【2009/10/2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光電大未來-光電新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