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幣連動債會不會是下一個爆點?
^^^^^^^^^^^^^^^^^^^^^^^^^^^^^^^^^^^^^^^^^
【原文出處】
原格主評析:連動債哪是『淨資產在100 萬元以上的客戶』銀行才會賣給你??根本是只要有錢,銀行就是會推銷!!
關於連動債過去也說過非常多了,基本上的建議就是:不要買!!不要買!!不要買!!
版主有非常多的學生在金融業工作,大家共同的心聲:連動債是他們心中的痛!!金融機構以威脅利誘強迫理專銷售,惡劣一點的就規定每人必須賣多少額度,稍微有良心的,表面上不強迫,但高業績門檻,不賣連動債實在難以達到!理專礙於業績壓力不得不昧著良心,否則工作不保!!
長時間以來數不清有多少版友問過版主連動債的問題了,看了這麼多連動債契約,實在沒發現真的值得購買的CASE!過去還可以因為會連結到一些台灣買不到的標的而考慮投資,但現在金管會已明文規定連動債不能連結台灣不准銷售的金融商品,連動債可說是完全失去誘因!
還是要強調連動債存在著嚴重的買賣雙方權利義務不對等,賣方幾乎毫無風險可言(也就是穩賺不賠),買方卻是獲利有限,風險無窮(除非真能100%保本),再加上超高的手續費(理專賣連動債的佣金有些可以是賣基金的10倍,就知道賣連動債有多好賺),又要被長時間綁約缺乏彈性,而流動性又差(只能賣回給發行者,不能在市場轉賣),實在不知道有啥好投資的??(唉...金融業者又要罵版主了!)
連動債銷售員不會告訴你的10件事
2008-09-12
【文/money+】
........
近2 年來,連動債引起的罵聲不斷,先是年期設計太長,年長投資人天年之後,該檔連動債可能還未到期;接著是原本號稱是保本商品,但卻變成不保本商品,投資100 萬元,贖回時只剩10 萬元,不少投資人甚至組成受害人自救會,請民代出頭向業者與主管機關抗議。
連動債在歐美原本是屬於「私人銀行」的產品,也就是銷售對象是淨資產至少在億元以上的大戶;但引進亞洲後卻是由「財富管理銀行」販售,只要是淨資產在100 萬元以上的客戶,都會成為業者的促銷對象。
雖然近幾年來不時傳出連動債的受害案例,但是曾經在連動債上賺到錢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由於目前主管機關對於連動債並未採取事前審核,而是有民眾申訴時,才會對商品設計難度、與銀行是否區隔銷售對象而事後開罰,因此想買連動債的人,先研究清楚後再進場不遲。
只談趨勢正確
避談反轉風險也愈高
連動債募集時間很短,如果募集不到預定金額,銷售銀行還要花人力將錢退回給投資人,因此商品設計時就要善用大眾心理學。譬如太陽能正熱時,就去連結太陽能股票;糧荒、油荒攪得人心更慌時,設計連結農產品或是能源期貨的連動債就對了,銷售員不用多解釋,投資人就會快速買單,但是也代表這些標的早已漲得又多又久。若發行後連結標的漲不動、甚至還下跌,選擇權獲利就會有限、或甚至是0,到期時就只能拿回本金。
只說能賺高息
避談連動債並非債券
債券的英文是「bond」,連動債的英文是「Structured note」,連動債其實是披著「零息債券」外衣,骨子卻是「選擇權」。例如你用100 元買連動債,發行商其實是將80 元拿去買零息債券,另外的20元拿去買選擇權。零息債券的功能只是確保到期時,投資人可以拿回原先100 元本金,但期間投資人若想享受到比定存優渥的配息,就得靠選擇權的獲利,因此連動債不是能保本的零息債券,本質其實是衍生性商品:選擇權。
只談最佳情境
避談最差情境
目前銷售文件上都會印出到期贖回時的最佳與最差狀況,但是銷售人員口頭解釋時,不免先聚焦在最佳情境,簡單帶過最差情境。以某檔2 年期農業連動債為例,最佳狀態報酬為50%,最差就是0,只拿回本金;以某檔12 年期高倍利差連動債為例,最差情況是只有第1 年拿到10% 配息,往後各年都是0,換算年化報酬率只有千分之8。由於最佳情境的達成機率相當低,聽聽就好;反倒是最差情況一定要豎起耳朵注意聽。
只有簡單講解
避談產品設計複雜度
連動債產品說明書可以看到一行小字:「建議再向財務、稅務、法務專業人士諮詢產品性質與風險」,也就是說,不是一般人運用常識或是普通專業就能獨立判斷。譬如某檔連動債連結標的為「EUR CMS10y 與EUR CMS 30y」, 保證一般人這一生都不曾聽過CMS是什麼東東,即使翻譯出中文名稱:「固定期限交換利率」,也還是霧煞煞。因此對連動債有興趣的投資人,至少在選擇連結標的時,還是以「聽得懂」的連動債為宜。
只講到期保本
避談是條件式保本
連動債只有2 種:保本與不保本,業者為了降低不保本的抗性,創出「條件式保本」的名詞。產品說明書上會有類似「下限價格為60%× 期初價格」字樣,就是當連結標的市價跌幅超過4 成時,該檔連動債就不保本了。投資人不是認賠贖回,就是到期被迫抱回一堆連結的外國股票。由於引起太多民怨,主管機關已明白規定這種連動債不能再用「條件式保本」魚目混珠,但是投資人還是要白紙黑字看到「100%保本」字樣才能安心。
只談發行機構很知名
避談不負違約風險
美國第5 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求售、法興銀行虧空,都曾讓國內連動債投資人嚇出一身冷汗,因為這些原本赫赫有名的投資銀行都是連動債的發行與保證銀行。連動債是信託資金、不是存款,不受存款保險保障;國內的販售銀行只能「盡忠實及善良管理人義務」,亦即只有通知義務,頂多居間協助後續求償事宜;如果不幸要走到訴訟求償階段,適用的「準據法」是英國法等外國法,也就是要有到國外去打官司的心理準備。
只談報酬很優
避談太優時會被提前買回
連結利率型的連動債,會看到「發行機構行使提前買回權利」的字樣,就是當投資人獲利太好時,發行商為了確保自己不會虧太多,就會要求提前買回、結束合約。因為設計利率型產品時,如果是預測利率看漲,發行商會去買一個跟利率趨勢反向的選擇權,因此發行後若利率果真大漲,愈來愈背離選擇權的方向時,發行商可能會愈虧愈多,因此就要執行提前買回,此時投資人頂多賺到第一年、或是頭幾季的高配息。
先用DM挑起興趣
少談相關投資風險
銷售人員會先提供DM 簡單解說,等到挑起投資人興趣後,才會進一步提供產品說明書,通常產品說明多則十幾頁,投資人如果仔細閱讀,才會發現到連動債相關風險可能多達十幾項。譬如提前贖回風險,亦即提前贖回時若碰到利率上升,零息債券價格就可能下跌;還有流動性風險,當交易量不足時,金額過小的提前贖回單位,無法保證成交;當市場完全喪失流動性時,投資人甚至被迫持有到期,也就是完全無法提前贖回。
只談計價幣別很強勢
避談長年期匯損風險
譬如澳幣計息的7 年期產品,期滿保證配息60-66%,平均1 年複利約7%,乍看很誘人,但是能否讓投資人到期淨賺66% 配息,主要是看匯兌成本。假設是以台幣28 元結匯買進澳幣,7 年後換回台幣時也要是28 元價位,預期配息率才能落袋為安;如果澳幣貶回2001 年初的低點16 元,配息率不但全部被匯損吃光,還要倒虧6%。匯市專家普遍表示:「預測匯率趨勢頂多看到未來1 年」,這種長年期的外幣商品,投資人等於是在對賭。
只談檯面上的成本
避談檯面下的利潤
連動債相關從業人員曾私下透露:「我不會去買連動債」,原因是:「會被扒好幾層皮」。第一層是販售銀行,第二層是發行銀行。檯面上投資人只會看到手續費、管理費,這些都是透明的外加成本;檯面下的成本其實更驚人,只有內行專業人士才能從產品設計條件看出,發行銀行與販售銀行「賺太兇」。譬如當販售銀行跟發行銀行要求較多的抽佣回扣時,發行銀行只好去買價格較便宜、但風險更高的選擇權,當然這檔連動債能幫投資人獲利的機率也就大幅降低。
4 則留言:
謝謝你這篇文﹐很實用。從連動債的新聞開始佔據報紙頭條之後我就一直很好奇這到
底是什麼樣的investment﹐相對的英文是什麼。但是看財經之類的文章簡直就像是
在死胡同裡打轉(寫了一堆但是真正有用的資訊卻很少)。
而且這篇文章解決了我的疑惑。因為我個人是在Financial sector的(美國)﹐就我
的印象一般structure notes都是賣給像hedge fund啊之類institutional investor(符合資產規定的人)﹐所以我一直都很好奇為什麼這種東西會被分割然後在台灣賣(因為就我所知美國並沒有這種東西)。
另外我有一個很蠢的問題﹐CMS是什麼呢﹖
為什麼會在台灣賣?唉!還不都是短視近利的金融業者為了衝業績、賺佣金無所不用其極的壓榨存戶的老本...沒天良啊!
何謂CMS?
利率交換 IRS (Interest Rate Swap)
定義: 利率交換交易(IRS)是指一種交換利息流量的遠期契約。是以不同的利率指標(包含浮動或固定利率)作為交換標的,在所約定的期限內,定期結算彼此在利息上的差額。常見的交易型態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的相互交換,也就是說每隔一段固定時間,契約甲方付固定利率給乙方,而乙方則付浮動利率給甲方。而不同年期交換利率即是指不同年期利率交換固定利率端的利率水準。
類型: 典型的利率交換合約,一般為固定利率與浮動利率的交換
舉例: 甲公司想以6%的固定利率發行一筆1000萬美元的2年期公司債,但以該公司的信用等級,只能以6.5%的利率發行,惟若向銀行借款,則因該公司與銀行往來關係良好,可以6個月LIBOR(London Inter Bank Offered Rate)加碼0.5個百分點的浮動利率借到資金。此時,恰好乙公司也需要一筆1000萬美元2年期的資金,該公司雖偏好以浮動利率的方式借入,惟卻必須負擔6個月期LIBOR加碼1個百分點;至若發行公司債,因為乙公司在國際債券市場上有良好的知名度,故可以6%的固定利率發行。從而,甲公司與乙公司可各自發揮在浮動利率市場及固定利率市場的價格優勢,進行利率交換合約。透過利率交換,雙方皆可節省利息成本。
資料來源:復華銀行網站
哦CMS就是interest rate swap哦﹐哈哈問了蠢問題了 =p
謝謝你詳盡的回答 =)
更正一下,這才是正確的資料...不好意思 :-p
固定期限交換利率 CMS(Constant Maturity Swap)
定義:CMS利率就是利率交換(IRS)固定利率端的利率,但兩者差別在於CMS利率指的是每日同年期交換利率(SWAP RATE)的報價,例如:30年CMS利率就是每天市場上一個新的30年期交換利率(SWAP RATE)的報價、10年CMS利率就是每天市場上一個新的10年期交換利率(SWAP RATE)的報價。而CMS利率其代表的即是一個同年期的利率指標,如30年期交換利率就是一個30年期的利率指標,10年期交換利率就是一個10年期的利率指標,因為債信的問題,也就是利率交換雙方必須承擔交易對手信用風險,因此該利率通常略高於美國政府公債的殖利率,但是走勢是十分一致。
資料來源:復華銀行網站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