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裡記了什麼?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DRAM危機 埋下金融炸彈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
2008.11.17 02:39 am

DRAM產業景氣衰退,大幅虧損加上高負債比,讓過去大量借款給DRAM業的銀行,相關企金業務潛藏危機。銀行業者主張,政府應直接注資DRAM廠,才能實質改善廠商財務結構,減輕銀行放款品質惡化壓力。

法人指出,力晶與茂德兩家公司銀行借款是以公股銀行為主,其中,台灣銀行借款金額146億元,其次依序為合庫(5854)134億元、兆豐金(2886)106億元、華南金(2880)103億元;民營銀行部分,國泰金(2882)旗下國泰世華銀及國泰人壽共計貸款77億元居冠,其次則為中信金(2891)旗下中信銀74億元。

法人表示,DRAM價格迄今尚未看到大幅回升跡象,預期DRAM廠2009年將持續虧損。政府若未對DRAM廠伸出援手,DRAM廠生存空間將被嚴重壓縮;一旦力晶與茂德發生狀況,預料對合庫每股獲利及淨值衝擊可能最大,其次是台企銀(2834)、華南金、遠東銀(2845)及彰銀(2801)

DRAM產業前三季大幅虧損,負債比率攀升至60%以上,造成政府財經部門及聯貸行高度關注,研擬因應對策中。據統計,整體DRAM產業借貸金額4,200億元,占本國銀行整體放款2.3%,若DRAM廠發生財務危機,勢必將衝擊銀行獲利。

截至上半年底,力晶(5346)、華亞科(3474)、南亞科(2408)、茂德(5387)四家DRAM廠,向銀行借款金額2,333億元,較2007年底的1,769億元增加了約32%,占本國銀行整體放款1.28%。

法人分析,DRAM廠銀行貸款普遍是採聯貸方式,初估擔保放款占總放款比率約80%以上,擔保品多半是廠房及機器設備。經向銀行詢問結果,目前DRAM廠貸款繳息仍正常,但財務較為緊俏的DRAM廠,已向銀行提出申請展延本金償還的要求

銀行高層認為,以DRAM廠目前財報狀況,要銀行再增加貸款恐不易;值此股價低檔,由DRAM廠發行新股引進政府資金,將可直接改善廠商財務結構,俟日後股價上漲時,政府再伺機出脫持股,將會比政策性指示叫銀行業紓困來得有效且可行。

【2008/11/17 經濟日報】

2 則留言:

Wayne Peng 提到...

施振榮:救DRAM不值得
2008年11月18日蘋果日報

【王郁倫╱台北報導】宏碁(2353)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昨表示,他個人認為政府不應該幫忙無長期永續經營能力的產業,建議有秩序的協助企業轉型,取代救援紓困。他進一步解釋,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產業本身面臨結構性的問題,救急只是一時,產業3年後可能仍將再度面對虧損,紓困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政府更應該積極評估是不是有更多其他有利機會。

現在救3年後還會虧

目前也是政府財經小組諮詢成員的施振榮說,自己在不景氣中屬於樂觀派,台灣廠商擁有彈性與效率優勢,在不景氣循環中反而有更多機會,而提及政府近期有意出手救DRAM與面板產業,言談中他個人認為面板產業目前技術與客觀條件都還好,產業只是進入汰弱留強階段,與韓廠的競爭也只存在韓幣貶值上,但DRAM產業30年來狀況差很多。

施振榮過去也有DRAM產業經驗,他說:「政府不應該把錢放在未來沒有希望(技術)獨立自主、永續經營能力的產業。」DRAM產業長期以來,市場持續供過於求,廠商長期處於虧損中,政府不應該以救急的角度因應這次的產業循環。

施振榮表示,DRAM現階段面臨的結構性問題,救急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3年後DRAM企業仍是這個問題(虧損),政府應該思考是不是該把資源投在只是讓DRAM產業「保持現狀」上。

政府應考量機會成本

他認為台灣現在產業升級缺錢又缺人,包括微笑曲線中服務創新及研發人才都很缺乏,有些產業投資需要3年才看得見成果,現在不投,3年後就會來不及,這就是政府資源運用的「機會成本」,政府應該將有限資源投在可以賺錢的產業。

施振榮質疑「為什麼要做虧錢的生意?」他認為,他本身雖倡導品牌,但不賺錢的品牌他也不會做!企業要以獲利為目標。任何一個產業只要出現供過於求就是災難,若這個產業是無利可圖的產業,為什麼要做呢?施振榮建議政府「有捨才有得」,「現在是再造,不是救急的時候」。
他並舉例,當年IMF金援韓國,政府即要求三星退出汽車產業、LG放棄半導體產業為例,事後證明,這些當年被視為陣痛的決策對企業長期永續經營均是正確的方向,「只有外力(政府)才能辦到!」施振榮表示。

企業主對政府紓困看法

企業大老/看法
◎宏?創辦人施振榮
應該輔導DRAM產業轉型,而非紓困無利可圖的產業,這是機會成本

◎宏?董事長王振堂
對政府扶植特定幾個策略性產業進行紓困一事非常贊同

◎廣達總經理梁次震
救不救助產業很難斷下評語,輔導企業增加競爭力比較重要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
紓困方案是好事,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信保基金所發揮的乘數效果,可達穩定經濟功效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
救急不救窮,一些體質不佳的企業若與其他企業一樣接受紓困,僅能延續企業生命,最後終究難以永續經營

資料來源:各企業老闆及《蘋果》資料室

Wayne Peng 提到...

快刀斬德碁 宏碁免受DRAM之痛

2008-11-18 工商時報 【黃智銘/台北報導】

宏碁過去轉投資觸角廣,除本業品牌兼營代工外,舉凡DRAM(德碁)、IC設計(揚智)、面板(達碁)等產業,其中又以德碁讓宏碁受傷最深,最後黯然退出,不過現在來看,當年急流勇退,讓德碁轉型並出售給台積電,現在到成了漂亮退場,逃過DRAM廠無止盡資本支出的錢坑大戰。

1989年DRAM行情大好,宏碁和關係良好的半導體大廠德儀(TI)合作,成立德碁半導體生產DRAM,一方面供應本身就是電腦廠商的宏碁所需,一面也可以搶攻當時熱門的DRAM市場。

不過到了1997年以後,DRAM產業在各大廠擴廠之下,出現供過於求的情形,德碁也連年大虧,當時施振榮甚至在德碁內召開員工大會,宣誓拒絕加入虧損五十億俱樂部。但後來1997、1998連續兩年德碁虧損都超過50億元,導致宏碁帳面上也必須認列鉅額投資損失。

之後德碁為求轉型,轉作晶圓代工,並引入台積電資金,最後1999年時,出售給台積電,從此淡出DRAM產業,專作晶圓代工,成為台灣DRAM產業史上第一批被淘汰的廠商,也讓宏碁之後聞DRAM色變,施振榮以前也承認德碁是宏碁一大挫折。

出售德碁給台積電之後,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每6股德碁兌換1股台積電的換股比例,有低估德碁股價之嫌,顯示宏碁當時是急於處理德碁這個燙手山芋。現在看來,DRAM發展後期資本支出更形龐大,宏碁退出後,財務上不需要再去負擔後續蓋廠、技術研發等支出,可以專注在本業品牌行銷上。

2001年宏碁分家之後,更是陸續處分非核心事業股權,全力輕化資產,專注品牌事業,陸續併購倚天、捷威、佰德等品牌,不過其他業外轉投資則已不復見。

施振榮認為,不僅宏碁經營要聚焦,對一個國家也是這樣,當資源有限時,是否要持續投資一個技術、市場上都明顯落後的產業,還是政府該思考認賠DRAM產業,並協助產業轉型,把資源配置到一個可以永續發展,並創造商業價值的未來產業。

光電大未來-光電新聞整理